电话
092-225169424
对于“我不杀伯仁,伯仁却因我而死”这句话,我们经常挂在嘴边,却鲜有人知道伯仁到底是怎么死的,是为谁而死?查阅文籍,我们知道这句话出自《晋书》。其中说到:“导执表流涕,悲不自胜,告其诸子曰:“吾虽不杀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幽冥之中,负此良友!”关于这句话的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,我们不妨看看,一窥究竟。这个故事涉及到东晋历史上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,即王敦、王导和周顗。
伯仁即是这个周顗的字。王敦,我们都知道,是东晋历史上有名的权臣。
所谓“王与马共天下”,可见其气焰嚣张。自从祖逖死后,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及,想到自己为东晋立下汗马劳绩,便逐渐有了不臣之心。他对于朝廷的下令也是阳奉阴违,有时甚至明确提出阻挡。对于这种情况,晋元帝感应如芒刺在背,大有欲除之尔后快的心思,无奈自己力有未逮,只能听之任之。
其时晋元帝宠信刘隗、刁协二人,对他们言听计从。这下可把王敦惹毛了,心想,自己在战场上拼死拼活,反倒不如这两个耍嘴皮子的。于是便提了两万精兵向金陵进发,闻讯后,晋元帝及朝廷百官大惊失色。
其时,刘隗向晋元帝进言,让其将王氏一族满门抄斩以绝后患。晋元帝左思右想,以为王氏一族,盘根错节,势力极大,不行如此骤然行事,便没有听从刘隗的建议。这件事传进了王导的耳朵里,吓得瑟瑟发抖,连忙进宫向晋元帝表忠心,说自己和王敦不是一伙的,如果王敦胆敢造反,自己一定会大义灭亲的。今后,一连数日,王导带着家人进宫去向晋元帝讲明自己的态度。
一天清早,王导早就在宫前等候天子召见。这时周伯仁在他眼前大摇大摆的走过,被天子宣进宫去了。王导对伯仁说:“博仁兄,您一定要在皇上眼前美言几句,说我王导和王敦纷歧样,对晋室忠心耿耿,绝无二意。
”不意,伯仁基础没有理他,径直向里边走了进去。伯仁面见到晋元帝后,没说此外,对王导极尽赞美之词,帮他求情担保他绝对是忠贞不二。
不久后,伯仁退了出来。王导又向他打招呼,不意伯仁头也不回,一路扬尘而去。回抵家中,伯仁连夜上书,为王导辩护,言辞极为恳切,读罢足以令人潸然泪下。王导瞥见伯仁对自己这副态度,以为他肯定在天子眼前说了自己的坏话,于是对其挟恨在心。
说起这个王敦,不愧是久经沙场之人。这时一路打进了建康城,刘隗、刁协二人基础抵抗不住。
进了建康城后的王敦,此时可谓是权势熏天。于是开始大开杀戒,将刀口瞄准了那些曾经阻挡自己的人。这个周伯仁恰在此行列,周伯仁是其时的大才子,在朝野间颇有名誉,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,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。但王敦基础不听,立即就令人将其斩首。
第二天,王导可以正常上朝了。他神气活现的走入朝廷,瞥见了伯仁曾经为自己求情的奏章。马上明确,这个周伯仁虽然外貌上对自己不理睬,其实一直资助自己开脱罪名。
如今,伯仁死了,虽说不是自己亲手害死的,但自己也难逃关连。如果自己当初拼尽全力帮他求情,他也许就不会死了。王导重复念道:“我不杀伯仁,伯仁却因我而死”。今后这句话便成为千古名言,指自己虽然没有亲手杀死对方,但对方的死和自己有不行逃脱的关连,是自己间接杀死了对方!作者:东园公版权声明:本文由「鱼羊秘史」原创制作,并享有版权。
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接待转发朋侪圈。
本文来源:爱游戏体育官网-www.shunandlbx.com